楚天都市報訊 圖為:汪爾康院士與學生、同事在討論問題
  據新華社電 62年前,一位滿腔熱忱的19歲年輕人從江南來到東北,義無反顧地投入到祖國建設的大潮中。他常說,自己人生的每一步都是跟著國家需求在走。他就是我國著名分析化學家、中國科學院院士汪爾康。
  1952年從滬江大學畢業後,為什麼汪爾康會放棄南方安適的生活,來到滿目瘡痍的東北?他回答道:“到最艱苦的地方去,我們不講條件,反倒覺得很有激情,因為這是‘國家需求’。”
  1977年的一次出國參訪,讓汪爾康看到了我國科技發展與國外的巨大差距。他把生活補貼全部攢下來買了一臺計算器,這個當時國內罕見的物件成為汪爾康奮鬥的一個支點。
  1991年,他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。儘管已是榮譽等身,儘管已是81歲高齡,但汪爾康並未“躺在功勞簿上睡覺”,依然在“973計劃”“863計劃”的一些研究課題中發揮著重要作用。“國家的需求在發展,我的研究也不能停下。”汪爾康說。
  汪爾康覺得,這麼多年忙於事業,沒能照顧好家庭、子女,感到十分虧欠。但為了國家需求,汪爾康依然在向著分析科學的高峰攀登。
  (原標題:圖文:把國家需求作為奮鬥坐標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z19ezzew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